Aug 21, 20233 min read讀者投稿貝特森與雙重綁定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學習系統家庭治療的過程中,必然會聽說過人類學家貝特森(Gregory Bateson)。他的研究興趣十分多元,父親是遺傳基因學的重要人物,可能因此培養了其科學精神。筆者最近出席了一個關於貝特森思想的講座,很受裨益,希望在此跟大家分...
Aug 6, 20232 min read讀者投稿從個人到系統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生物醫療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精神科學中的一個重 要學說。它認為精神障礙的肇因 主要是生物因素,例如遺傳、化 學物質和神經結構的病變。這種 觀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根源可 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名...
Jul 11, 20234 min read讀者投稿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 作者: 石牆樹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待孩子如人,而不把孩子當成是 自己的所有物(property)。這個 句子看來理所當然,是「阿媽是 女人」的真理,有點冗贅,但原 來要做到,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 易。待孩子如人,就是要專重他...
Jun 26, 20232 min read讀者投稿家庭評估工具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家庭治療是博大精深的學問,與 臨床青少年工作息息相關。不 過,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 經」,研究員要思慮的是,有沒 有將家庭系統的運作量化成數據 的方法?除了我們中心採用的 「生物反饋」(Biofeedback,...
Jun 12, 20234 min read讀者投稿震耳欲聾的沉默 作者: 石牆樹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香港公立醫院的兒童及青少年深 切治療部 (PICU)外的電梯大堂是 個很特別的地方。電梯大堂固然 人來人往,最會在這個電梯大堂 等候的人是孩子在PICU留醫的父 母。間中也會有小孩子在這裡與...
May 16, 20233 min read讀者投稿從希臘悲劇看婚姻和家庭治療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他們要離婚了,真是一場悲 劇!」我們茶餘飯後掛在嘴邊的 一句話,也許沒有為意其背後的 文化內蘊。悲劇其實是古希臘文 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這種戲劇形 式裡,英雄人物往往會遭遇逆 境、失敗和痛苦,最後以失敗和...
May 1, 20233 min read讀者投稿《家庭治療裡的戀母情結》 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讀者有被這次的標題嚇倒嗎?講 起「戀母情結」,很自然會聯想 到倫理禁忌;但放心,「戀母情 結」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將此概 念發揚光大的,是心理分析的創 始人佛洛伊德(Sigmund....
Apr 16, 20233 min read讀者投稿甚麼是家庭健康教育大使? 作者: Sarah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我在亞洲家庭治療學院上課有一段日子,在課堂及學院的教育計劃中都會接觸 到「大使」一詞,這是一個甚麼概念呢?要說大使不是甚麼,比起要說它是甚 麼容易。大使不是治療師,也不是講師,那大使要具備甚麼條件呢?有...
Apr 2, 20232 min read讀者投稿《離別的食譜》-- 婚姻的甜酸苦辣 作者: 新地醫生 《離別的食譜》是一部短篇韓國電視劇,改編自韓國散文集《老婆,今天可能有點辣》。劇情講述一對中年夫妻分居數年後,妻子發現自己患上末期腸癌,拜託丈夫回家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丈夫為了癌末妻子用心準備三餐,並寫下窩心的料理食譜故...
Feb 19, 20232 min read讀者投稿《修身、齊家、才到治國平天下》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精神科一般的治療模式,主要是 以個人工作為本。但即使如此, 家庭治療的系統性思維,對於理 解個案和制訂個人治療方針,往 往能提供更全面的角度。 醫院裡來了一位燥鬱症復發的中 年女子。她的情緒異常高漲,精...
Feb 6, 20232 min read讀者投稿討厭洗碗的夫婦:一次家庭治 療的演繹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假如個案 在初期已經得到顯著進步,治療 師都應該提防陷阱。因為,那可 能只是雙方對成功的投射,將治 療工作理想化。然而現實上,人 心怎可能點石成金、說變就變?...
Jan 22, 20233 min read讀者投稿《十九歲的詮釋學者》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這是一位十九歲的女孩。兩星期 前,她突然經歷失眠、自言自 語、情緒高漲等變化,家人認為 她是因準備考試導致壓力爆煲。 根據病房觀察,她前幾天的神智 依然紊亂非常:晚上不睡覺,整日胡言亂語,又無故哭鬧。因...
Dec 25, 20222 min read讀者投稿強迫症與家庭遷就 作者:奇樹@4砵甸乍街 經歷疫情爆發這三年,每個人都 染上了某種程度的「強迫症」, 時刻擔心沾到病毒,無法停止重 複性的清潔。然而,臨床所見的 強迫症,卻遠比一般的潔癖困擾 得多。 經過近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專 家們辨認出強迫症患者失調的腦...
Dec 10, 20222 min read讀者投稿作者: 奇樹@4砵甸乍街 《知道妳未死就夠了》 「我要回家!」 哇哇大哭的女子叫Anna,瘦削的臉龐加上身軀玲瓏,看不出原來已抵不惑之年。她受妄想和幻覺纏繞,繼而被安排住院。在病房裡她經常吵鬧,為同事和院友們帶來極大的困擾。她的狀況,根本達不到出院的門檻,回家的事可以免談。...
Nov 27, 20223 min read讀者投稿媽寶有話兒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論及最不受女士歡迎的老公類 型,「媽寶」肯定名列前茅! 「媽寶」,用來統稱某種現代男 子,明明已經成年,卻仍然無法 獨立作主。這不單指處理生活瑣 碎事的能力;更甚,情感上也像 個長不大的嬰兒,將母親的說話...
Nov 12, 20223 min read讀者投稿飛越瘋狂的深淵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上一回,筆者以知魚之樂的例子,分析人類的溝通過程,何以經常產生誤會。這個現象,帶出了「交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主題。 原來這個概念,跟存在主義息息相關。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初至中期的思潮,受現象學影響,聚焦...
Oct 29, 20222 min read讀者投稿《就算獅子能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 作者 : 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 社欣@4砵典乍街 正常與異常的模糊分界,往往是精神醫學被詬病的迷思。一方面,以現代科學的程度,距離準確分析大腦和心理活動,仍然是無法抵達的彼岸。另一邊,社會學者如傅柯,指出了精神病患這個標籤,情況跟其...
Oct 15, 20224 min read讀者投稿也談Containment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甚麼是心理治療?」對於個案家庭的問題,同學們針鋒相對,然而回到基本,原來喋喋不休的課室,頓時陷入沉思。 抱著懷疑思辨的精神,我們從反面入手:「心理治療並非要fix人。」怎說得通?家庭前來求助,...
Oct 2, 20223 min read讀者投稿《少年來了》 作者: 奇樹@4砵甸乍街 「不要問我那麼多,想幫我的話,快快派藥來!」 眼前的大漢似乎神色不悅。彼此對坐著,感受到那魁梧的身軀壓下來的煞氣。難以想像,他不過是個廿歲出頭的少年。 年紀輕輕,精神病紀錄卻已經不可勝數。他患有躁鬱症,多次被家人強制送進醫院,所有特效...
Sep 3, 20222 min read讀者投稿教我如何不愛他 (二) 作者: 麥棨諾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姜太的病情反反覆覆,持續了年多仍無甚起色。她時而無故失約,時而失聯,即使於診所已有年多的病史,都只是斷斷續續覆診了四次。直至某天的下午,姑娘們正準備放工之際,收到她的來電。姜太當時神志極不清醒,第一句就沒頭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