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於2的科學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攝影: 阿執司@4砵典乍街
一加一大於二,在科學上成立嗎?大自然裡有很多複雜系統,其呈現出的行為特性,無法單靠分析裡面的獨立成分來解釋或預測。這個現象稱之為「湧現」(emergence)。某些物質在個體層面有既定的活動模式,但當個體元素之間進行互動,加起來便會產生新穎的特徵。湧現的概念越來越受到各個學科重視,包括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社會學。
湧現的概念在20世紀初開始受到重視,當時是對還原主義(reductionism)的強力回應。還原主義者認為,再複雜的現象也可以通過分析其構成部分來解釋。然而,科學家逐漸認識到還原主義的局限性,並強調理解複雜系統中的湧現特性的重要性。1972年,諾貝爾獎得主Philip Anderson發表了一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論文《More Is Different》。安德森認為,隨著物質構造的複雜度增加,會出現無法通過研究原子運動所能預測的新特性。超導體(superconductors)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超導體在低溫下可以導電,在高溫下卻會失去此能力。這種特性源自於超導體中多個原子之間的特殊排列和交互作用,形成了無阻力的導電性。
湧現的概念亦有助於理解人類意識的基礎,即是傳統的心身問題(mind-body problem)。還原主義如笛卡爾的二元論,主張心智和身體是嚴格分離的,掌管心智活動的要麼是靈魂,要麼純粹是大腦的神經訊號。但是,湧現主義觀點認為,人類的各種心理活動,不能單純理解為神經物質的傳遞。吃冰淇淋的愉悅,跟腦袋裡的「多巴胺」分泌提升,是不同層次的兩回事。
大腦是由數十億個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系統,其運作方式比超級電腦還要神秘得多,湧現出情感、記憶、意識等面向,不能輕易歸納為「0與1」的物理過程。
跨學科地看,家庭系統何嘗沒有「湧現」的情況?系統家庭治療的基本假設是,將精神問題置於家庭的背景下來理解,根源就不再只局限於腦內的分泌失調。家庭系統具有其自身的特徵,如規則、邊界和權力分配,成員間的互動會產生像「超導體」般的新特性,個人的行為模式也會隨之變化。
湧現性的概念,可算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發現。它展示了無論從宏觀層面(家庭系統)抑或微觀層面(神經網絡),個體的經歷和行為會受到超越其部分總和的影響。希望這會為研習家庭治療的同學帶來新的領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