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無愛的愛情才是最好?
作者:愛情大師吳敏倫
大家有沒有發覺世界上,無論在任何時期,文化,社會,總有一股反性愛的勢力,在企圖掌控人生舞台? 當然,為了公平、紀律和大眾利益等理由,某程度的掌控,只要是必須和合理,也是應該的,但在性愛方面,卻往往超出了應該的程度,在性方面的超出,我想都已有目共睹,但在愛情方面,其實也是不遑多讓或更甚,只是我們不大為意而已。
譬如現時香港的小學,不多不少也會有些性教育,但不會有愛情或拍拖教育,而且還有很多人仍贊成中學生不宜談戀愛,大有把愛情看得比性更危險的意思。在日常生活或文藝作品中,包括書本、流行曲、電影…….等等,常有把愛情寫成是有害的,說甚麼有情總被無情傷,多情反被多情誤,自古多情空餘恨,愛情毒藥等,怎能不把那些不知就裡的年青人嚇到不敢戀愛,愛了也提心吊膽,連好事也變壞事?
而更糟的是,一些學者、哲學家、心理或社會學家也是搧風點火的。西方哲學奠基者之一柏拉圖說過:「沒有愛的愛情才是最好的關係,讓人不淪為所愛之人的奴隸,不喪失作自己主人的權力。」柏拉圖說得也圓滑了一點吧!沒有叉燒的飽已不能說是叉燒飽,沒有愛的愛情又怎能說是愛情?所以,簡單直接地說,他根本就是反對世俗間的愛情,他只提倡靈魂伴侶,而這觀念怎樣廢我在上一集已談過了。但柏拉圖畢竟是哲學宗師。他的影響流傳至今,在普及哲學裡,仍不忘把愛情描述成一種必須警惕的情感,要麼因為它是虛幻的、折磨人的,要麼它令人偏離智慧、道德等理想。
至於心理或社會學家,他們怎樣落井下石,更是罄竹難書,不是我在這短短一節內可數得清就讓我只拿個新鮮實例出來給大家看看。就在約兩個月前,外國某心理學博士兼臨床心理治療家,寫了一篇公開文章,力數愛情可以給人帶來的十大害處:
1. 認知方式被改變:(譬如對方打你,你卻認為打者愛也
2. 感官不靈:(例如又盲又聾,她拖着第三者在你面前走過你也「看不到」)
3. 失去邏輯思考:(她遲到十分鐘,但辯說已等於準時,你同意)
4. 壓力和焦慮增加 :(經常害怕會失去她)
5. 自我貶低的潛意識:(覺得自己配不起她)
6. 缺乏信任能力:(常偷看她的手機、跟蹤她)
7. 變得玩世不恭 :(麻醉自己)
8. 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
9. 失望和痛苦
10. 缺乏睡眠
就此,這文章的結論是:「所以人們常說情場得意、事業失利,或者許多成功人士常常處在單身狀況,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此便好像證明了愛情有毒,人人應避之則吉了。
你信服作者的結論嗎? 但是,若你小心看他舉出的愛情可以給人帶來的十大害處,有哪些不是一個人認真投入做任何人生大事的副作用? 譬如讀書、工作,社交、組織家庭等等, 只要一時由於各種原因應付不來,不也是會令人廢寢忘餐、六親不認、患得患失、失望痛苦、缺乏睡眠、 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然則,你是否也要說做這些人生大事既然可令人會失去身心健康。所以「或者許多健康人士常常不做人生大事,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豈不是在鼓勵人不要
努力做人?
一個心理學博士兼臨床心理治療家,竟能說出這樣不負責任的廢話,你說嚇不嚇人? 每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事是必須做的,無論你說那是本能、天賦或社會責任,譬如是學習、工作與性愛,包括擇偶、播種及生育下一代。 只有這樣,人類方能生生不息,永遠承傳下去和進步,不致絕種。但要把這樣重要的活動做到達標,當然要求個人有一定程度的努力、智慧和冒險精神。成功者會得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幸福回報,包括在努力過程上的幸福。逃避責任或不能達標者,可能會被大自然淘汰,當然會手忙腳亂,焦躁難安,社會上的有識人士見到這情況應該怎辦? 即如一個小學生讀書成績長期不佳,讀到手忙腳亂,寢食難安,老師應怎辦? 難道就只說句「所以人們常說學業得意、生活便失意,怪不得很多生活如意人士多數是不讀書的啦」,用這些廢話來幸災樂禍一番便算?
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或心理輔導家,當他的學生或求助者表現出對學習或愛情的困難反應時,他應好好教導他們改進其學習或愛情態度和方法才對? 不是冷眼旁觀去由得甚至鼓勵人放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