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苦口良藥
作者: 奇樹@4砵典乍街
所有問題都不只是一個問題。意思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對癥結所在很可能有南轅北轍的理解。尤其是人際關係的糾葛,牽涉的持分者越多,事情的貌相也越複雜。
我遇過一對夫婦,太太眼中的問題是「丈夫太不顧家」。丈夫是職業司機,要養活一家四口,一星期七天都在車上度過。太太一肚嘮叨,批評他沒有兼負照顧兩個孩子的擔子,回家就埋首砌模型,「舉止就似個大細佬」,連子女都不聽爸爸的教誨。
丈夫全程在捱罵,閃縮羞澀的神態,確實像個無力招架的小孩。輪到他發言時,竟然語出驚人:「有誰會情願休息日都開車?只是沒其他地方好去而已⋯」從丈夫的角度,母子的關係非常緊密,父親彷彿被排擠成外人,家裡變得苦無立足之地。感覺到地位受威脅,又無處申訴,他只好以慣常的方法應付。迴避衝突的結果,卻導致進一步的孤立。
有趣的是,當我一邊聽著兩人的各
執一詞,第三個角度也隨之浮現。丈夫的某些行為,似乎帶有自閉症特徵。這不等於將他病理化,因為自閉症是一個光譜,大部分人其實都懷有一定程度的傾向。由於不善於觀言察色,妻兒嫌他不夠體貼,自我中心;倒過來,這個爸爸也難以明白,為何自己的態度會惹人反感。
類似的家庭實在屢見不鮮。每個人抱著各自的期望,遇上彼此最脆弱的一環,矛盾便是由此而生。現實上,我們對人的期望往往太完美,對瑕疵卻甚少包容。當一段關係缺乏了溝通和修補的渠道,對矛盾置
若罔聞,芥蒂最終會長成一片隔絕雙方的荊棘。那是因為,我們迴避問題的方式,少不免會刺激情緒、甚至造就對方變本加厲,將已經難解的結越纏越複雜。
治療並非要怪責任何一邊。改變的第一步,是讓當局者意識到問題的多面性,至少尊重對方可以抱持相反的立場。有了這個基礎,家庭才能逐步看清,彼此的行為如何互為影響。以這對夫婦為例,太太跟子女的聯盟,有心無意地阻隔了丈夫的參與,造成他「不顧家」的表徵。換個觀點,要是爸爸承擔多一點家庭責任,改善夫妻關係,就不會被當成小孩子般看待了。
世上豈有完人,即使是天作之合,哪有感情能終身順遂?通常相處久了,太習慣將伴侶當成自我的一部分,卻忘記對方也擁有獨立的角度和感受。批評易、體諒難,我們值得提醒自己,謙遜、禮讓和真誠,是維繫所有關係的苦口良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