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洗碗的夫婦:一次家庭治 療的演繹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假如個案 在初期已經得到顯著進步,治療 師都應該提防陷阱。因為,那可 能只是雙方對成功的投射,將治 療工作理想化。然而現實上,人 心怎可能點石成金、說變就變? 沒有持之以恆的反覆琢磨,根深 蒂固的問題始終會浮現。這是我 碰過不少釘後,才在書中讀到的 概念。
在第四次會面的時候,這個家庭 告訴我,他們的相處模式改善 了。我們最初訂立的方向,是協 助「鬼魂般透明的」爸爸尋回位 置,增進夫妻關係的親密,減少 兒子對母親的過分依賴。經過幾 輪切磋,兒子更願意向爸爸敞開 心扉,媽媽亦肯放手讓丈夫接近 寶貝仔,父子間有衝突亦要他們 自行解決,間接疏導了媽媽的壓 力。
「不過有件事,我們想借今天討 論。」妻子提聲宣告時,丈夫霎 時面有難色。「是關於洗碗的。」
她慍惱地控訴,丈夫每次都不主 動收碗!明明買餸煮飯已經耗盡 了精力,提點他幫忙,他卻推說 自己工作也很勞累,整天掛在口 邊要請個女傭!
「你們希望我怎樣做?難道想我幫你們洗碗嗎?」
「我們已經有一部洗碗機--他只 需要走兩步,把碗碟放進去!」
家務分工只是表象,夫婦無法順 暢溝通,才是頑固的癥結所在。 家庭帶來的問題,往往不是真正 的問題。他們似乎期望藉我的嘴 巴,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立場。 但治療師的角色,不能像洗碗機 般沖刷掉矛盾。
我鼓勵他們直接對話,一方面引 導他們聆聽對方,同時觀察他們 處理衝突的模式。原來,太太對 上一個女傭的表現耿耿於懷,認 為老公存心刺激她。先生不明白 老婆的顧忌,只覺得自己得不到 應有的尊重。他們越講越氣憤, 開始出言不遜了-- 我把握時機打 斷:「記得上次給你們的那份筆 記嗎?」
「記得!CCDS嘛!」一直沉默 的兒子,此刻也不約而同地和 應。我借用了婚姻治療師Dr. John Gottman的研究結果,跟 他們分享了夫妻溝通要戒除的四 大惡習(the four horsemen): criticism (批評)、contempt (蔑 視)、defensiveness (防禦)、及 stonewalling (築高牆) 。
我告訴小孩子,讓爸爸媽媽自行 拆解他們之間的障礙。藉著當下 發生的情境,他們辨認到自己慣 用的負面行為模式。然後,我們 嘗試排練另一種表達的方法,將 指責對方不是的話,轉換成對伴 侶的期許和需要。
他們一家離開時,仍未解答誰來 洗碗的疑難。但這節充實的時光 令我相信,持之以恆的治療終究 會帶來果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