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淺談父母疏遠綜合症

作者:奇樹@4砵典乍街





插畫: 小魚


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 (PAS,可譯為親子離間症候群、父母疏遠綜合症、父母異化綜合症),由兒童精神病學家Richard Gardner於 1985 年提出。這個術語形容在面臨父母分居或離婚的兒童中觀察到的一系列行為:兒童會不合比例地拒絕其中一邊家長,或對被定位的父母表現出極端的敵意。

 

父母離異會造成孩子左右為難的矛盾,而孩子很常有比較偏愛的一方家長,這種現象不難理解。提出「PAS」概念的研究員卻認為,孩子的強烈立場很可能是基於其中一位父母的心理操縱而成。如果成年人無法好好講分手,過程必然摻雜著恐懼、厭棄、偏執等惡毒的情感,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變得十惡不赦。子女感受到家長的痛苦,容易形成是惡分明、正邪兩立的觀念,情感自然向其中一邊靠攏。

 

經歷父母異化的兒童,通常面臨一系列心理和情感挑戰。心理學教授Jennifer Harman博士曾指出,這類兒童可能出現焦慮、抑鬱、自尊心受創、以及各種行為問題。除了即時的心理壓力,亦不能輕視日後的跨代影響。由於長年擔任了家長的捍衛者,孩子的情感需要可能被壓抑,影響情緒調節的發展。他們較難對人產生信任,將來在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方面也會遇到困難。親子角色的混淆,甚至會波及日後養育孩子的模式。

 

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冊(DSM-V)出版前,有過一輪應否將 PAS 納入正式診斷的討論。該提案最終被否決了:醫學觀點認為即使親子隔閡會構成關係問題,但這不是一項精神障礙。迄今為止,父母疏遠的診斷標準尚未確定,亦沒有任何治療方案被證明是有效的。但是,家庭氛圍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已經得到越來越多重視。

 

在法律體系中,PAS的正當性也存在不少爭議,因為它牽涉到兒童監護訴訟的實質裁判。法院必須在維護父母的權益和保障兒童的最佳利益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一些法律專家認為,在法院中通常忽視或誤解父母疏遠的狀況,導致進一步傷害孩子的決策。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應如何避免虛假或不實的指控出現?將一位父母標籤為剝離者,另一位父母標籤為受害者,這種做法對兒童的福祉孰優孰劣?這個思維陷阱,對治療師或社福工作者而言,都需要保持警惕。

56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