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逃」、「僵」與「討好」
作者:石牆樹
攝影: 阿執司@4砵典乍街
最近在讀一本書,發現原來在戰 (fight)、逃 (flight)、僵(freeze)外,還有討好(fawn)。在學院上課時,常常會看到孩子在聽父母對話時上演前3F,而這3F也會反映在孩子的生理上,有對應的心率、皮溫和手汗反應。那第四F又是甚麼呢?
剛過去的假期,女兒生病入院。因女兒多重嚴重受障,需要專門的照顧,也要有熟悉她的人去與醫護人員討論治療決定,所以我也住進醫院去了。入院後的第四天,有一個三歲女孩被安排到我們的隔離病房內。孩子沒有家人陪伴,她雖有肢體障礙,但很會說話。她能記住每一個醫護人員的名字。護士和她言談間顯示出孩子在鄰近的非緊急醫院長大,父母家人應該已聯絡不上,醫護就是她「家人」。甚至有一天有五位在另一病房工作的護士過來探望她,一眾成人十分興奮,在女孩身上找到很多樂趣。
有一天,兩位醫生見女孩進食後嘔吐大作,決定為她放置鼻胃喉。這一男一女的醫生,女孩特別喜歡女的那位。每天被不同醫護測驗式的問她喜歡誰,她都會說這個女醫生的名字。這時,男醫生跟下屬說:「她(病人)會說話,做這個程序要取得她的同意。」於是,女醫生就用很卡通的聲音問女孩放鼻胃喉好不好,女孩長期面對許多不同的成年人,並正在鸚鵡學舌的時期,卡通聲的醫護說插喉好,她便跟著說好。結果插喉期間她大哭大叫,用鼻胃喉餵食她也大哭,最後亦是有嘔吐。
這對我來說,就是「討好」的完美演繹。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而長時間地與自小就沒有固定依附對象的小孩共處,這個經歷對我來說十分震撼。房中這個小女孩只有三歲,她能明白的事情就只有一般三歲小孩那麼多。但她就像小大人,她想哭想發怒,餵食的病房助理要她不哭,要她說自己不憤怒,她就扁著小嘴重複一次,然後強忍著淚水繼續進食。原來,她要討好的不只是她最愛的醫生,還有病房全體護士和助理。雖說醫護都給她送玩偶、髮夾、貼紙,但在我看來,是小女孩在一直討好大人,直到身體不適到再也受不了,她才哭鬧一下。可是,一個助理說知道她很辛苦,幾小時後另一助理又說不可以哭。小女孩的每天,就是在這完全沒有一致性的一群成人間周旋。
五天後,我女兒可以出院回家了,我們與小女孩就此話別。回家後我仍不能釋懷,實在為女孩感到痛心。她每一天要應付五次或以上的「你記得我嗎?我叫甚麼名字?」。但她想見某個人時,那個人可能在休班。換言之,她每天都不停在經歷被遺棄。近年常說情緒健康精神健康,其中一個難纏的問題就是「被遺棄感」。問題的起始往往是在案主兒時有一件重大的事件令他/她產生強烈的被遺棄感,而這種感覺持續影響他/她的發展及人際關係。這個小女孩除了在出生後被親人遺棄,還在每天重複經歷低程度的遺棄,實在是殘忍非常。
臨別時,我答應小女孩會送她Hello Kitty小禮物。我回到家中馬上搜購,並在離開後三天親自送到病房門外請保安員轉交給女孩。其實,護士大概會讓我進去見一下女孩的。但我沒有要求見面,除了怕自己捨不得,也不想成為女孩的其中一個遺棄者。面對這麼沉重的事,我也無力感滿滿。要說是醫護人員做錯?也不是。但要整個系統去調整成一個可讓女孩安全地依附的體系,大概是沒可能的。所以,我只能為女孩送上祝福,時常祈求她平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