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者投稿

爭執的禮儀

作者:石牆樹




插畫:石牆樹

在不同的家長教育活動中,都有家長問怎樣處理夫妻不和以減低對孩子的影響,要完全不吵架嗎?家庭生活裡總有不咬弦、不協調的地方,忙了一整天,大家都累極的時候,都沒有防備,想裝文明都沒有力氣了。小小的期望落差都可能引起大爆發:沒放好的鞋襪手袋、忘了為孩子買明天要帶回學校的文具、長輩在孩子面前大聲講電話而粗話脫口而出…... 。之前一直在點評《脆弱的關係》一書裡面的智慧,這是一個繼續的好機會。

 

要說怎樣吵才是「好吵」,的確很為難,作者先說的,是一些吵架時禁用的「武器」:


- 威脅要離婚(但並不想分開)

- 攻擊配偶的品格、動機或價值

- 攻擊配偶的家人

- 改變焦點(眼前一仗贏不了就往記憶裡找對方的「犯罪紀錄」)

- 把別人牽扯進來(即叫其他人來評理,這些他人可以是家人或朋友,最壞的情況就是把孩子捲入漩渦,要他選邊站)

- 偽裝敗北

- 防衛及反擊(「你把我的說話扭曲了,我不是這個意思。」「你也有這個習慣,幹嗎來批評我了?」)

- 離開爭執現場


以上八條,我想有吵架經驗的人都會接觸過,大家大概可知道為何這些是武器。唯獨是最後一條,可能在某些時候有正面作用的。原作說不要離開爭執現場的原因是,這種戲劇化的舉動,會令對方覺得離開的一方在威脅拋棄關係及配偶,和威脅離婚的作用大同小異。坊間有時建議吵架中的人在激烈爭執時要停一停,先讓情緒降溫,在雙方都較冷靜時才繼續話題。如有需要,就先物理分隔,例如一個在房間,一個在客廳,甚至其中一方到屋外待一下,避免矛盾繼續升級。暫時分開冷靜一下和避免造成拋棄關係的形象都有其道理,要怎樣拿捏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因為每段關係的根基或特性都不同。大家已有默契不會分開,知道冷靜時間是暫時的,那稍為離開現場一下也沒問題。但當一方或二人都是相當焦慮多疑時,在爭執時一走了之確實也會傷盡對方的心。更要留意的是在場的孩子,父母其中一人吵著離開,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衝擊,是家庭要撕裂的徵兆。

 

說過禁用武器,那要怎麼處理分歧呢?把憤怒都吞下去就可以了嗎?大家也明白,要為孩子好都有底線,總不能因為怕影響孩子就所有不滿都忍氣吞聲。長期谷氣,人真的會生病。孩子感受到父母這些鬱結,也可能會擔心起來。我們常說源頭處理,就是不生氣就不用吵了。要達到這種境界,修練時間因人而異,如果已修成心如止水,對凡事都不易動氣的,真的十分美好。「凡人」因家中大小事或管教孩子的方法各有想法而動怒時,又要怎樣做呢?書中的作者分享了以下幾個要訣:


1. 覺察自己的期望及情緒:自己的要求有否過高?是在為眼前的事生氣,還是在氣別的事情呢?因對方跟同事溝通比自己溝通順暢而妒忌嗎?


2. 描述自己的處境:「我已很累,你還不幫忙做家務、管教孩子等等,令我很......」,而不是立刻開炮說對方很懶很無賴,答應了又沒做。


3. 描述自己的感受:承上,自己的累加對方的作為(或不作為)令你很失望/灰心/沮喪/不滿/憤怒等等。


4. 提出要求:說過自己的感受,也不要忘記原本是因為甚麼不滿,這時應較為平和地提出要求。例如是「回來後不要馬上坐著掃手機,先去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或看看他是否已做好功課,要不要幫忙」。在家已忙了一天的太太很多時想回家的先生可「自動波」幫輕一下,但有時先生可能真的不太知道太太在想甚麼。對方想澄清一下,就好好回應,不要再得勢不饒人地說「我已說過很多次」而讓大家都更難受。


5. 負起部份責任:已「火遮眼」的人,往往覺得自己發怒全因對方做錯或沒做好,所以脾氣發得理直氣壯。在這個時刻,能稍停一下去留意自己的狀態,並承認自己在疲累時會較易發怒,為冒犯到對方的言語道歉,然後再說明情況如何令自己難受。例如「我已很累,你在一邊看電視,一邊挑剔晚飯還未預備好,確實令我很憤怒」。這種表達可令被罵的一方覺得自己並非造成問題的唯一禍首,較願意去聽對方的訴求。


6. 對配偶的表達有所反應:有些人會選擇言語上還擊,或一言不發但氣沖沖的完成對方的要求,例如放好鞋後大力關上櫃門以示抗議。最理想的做法是真的去聽聽對方在說甚麼,並表達同理,例如「我累的時候也很易發怒,你忙了一整天,也難怪.......你說的我立刻去做。」如真的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也應誠心道歉並承諾改善。


7. 保持幽默感並了解背後原因:夫妻間有時大吵大鬧的東西可能很無聊很荒謬,吵架時大家可能忽然覺得很好笑,那就笑吧。但需要留意,不要再這些時候越說越輕蔑,甚至嘲笑對方,因這是火上澆油,很大機會釀成火災。如對方在對小事抱怨時,慢慢道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工作上有巨變,或家人患病等等,可能都令他的耐性比平時低很多。在這些情況下,配偶就更應該提供支持,而不是針鋒相對。

 

雖說有辦法可吵得沒那麼差,但也不是說吵得好就多吵無妨。我們可盡量避免吵架,或控制吵架時的情緒溫度,但真的吵了怎辦呢?孩子會否就有永久傷痕?我相信傷痕是會癒合的,有些傷口會不藥而癒,但有些較深的可能要我們專門地去做點功夫。孩子看到父母鬧不和很害怕、很擔心,要讓他放心,就是要讓他知道你們有和解的心思和辦法。近年常說身教,除了讓孩子知道凡事應協商達成共識,也要讓他們知道成年人間可能有分歧及不和。當這些事導致情緒爆發的時候,沒人能抹去已發生的事,可以做的是表現雙方修復關係的能力,近距離讓孩子在經驗中學習撕裂會發生,但總有修和的可能。這些重複的互動,將成為孩子待人接物的基礎。

52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讀者投稿

讀者投稿

讀者投稿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