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以不動之身對不能停止的威力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有一對一碰面就爭吵的夫婦,我們問他們正在成年的孩子:「目睹父母這種共處模式 ,對你有影響嗎?」


孩子說:「最大的影響是在我的個性發展!讓我的個性變得暴躁,對人的防衛性很強。」


孩子說得很有道理,很多研究也指出,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的確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父母的矛盾外化,孩子也會行為外化;父母的矛盾內化,孩子也多內在的心理問題。


畢竟孩子是家庭的產品,意識形態也留傳着家庭的影子。很多無法理解的孩子問題,往往可以在家人的互動模式中找到答案。


下面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家庭有兩個孩子,男孩十四歲,女孩十歲。問題是男孩缺乏動力,什麼也提不起勁,甚至弄到要留級,母親尤其着急。


根據父母的描述,男孩完全無法理喻,說他一句反駁十句,他們什麼辦法都嘗試過,就是全無效用。


我們聽了也覺得毫無頭緒,父母都說無計可施,我們還可以說什麼?但是見到這一家四口時,發覺這男孩口才出眾,每句話都引經據典,尤其善於反駁母親。


母親說他沒有責任感,他就回應責任感是個人的選擇,只為了達到某種目標;母親說他目標高、能力低,他就說能力只是達到目標的途徑之一,沒有什麼大不了。據說男孩的智商超過一百三十,怪不得說起話來振振有詞。母親威風凜凜,咄咄逼人;兒子針鋒相對,對答如流。母親認為兒子滿口歪理,兒子同樣覺得大人的言談漏洞百出。男孩還很得意地告訴我們說:「這是以不動之身對無可制止的威力!unstoppable force versus immovable object !」


如果男孩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男孩的行為就是一種應付母親的反應,絕對是母親訓練出來的。


但是一家四口,為什麼只有男孩與母親「對着幹」? 父親究竟扮演着一個什樣的角色?整個會談中,父親都是站在母親的一方,處處附和。但是問起他在妻子與兒子的對峙當中,誰是最難處理的?他卻指向「妻子」。那麼為什麼他對妻子是那般唯命是從?他坦言道:自己也覺得妻子對兒子過於苛求,才導致兒子缺乏動力,但是礙於害怕妻子生氣,才不敢與她唱反調。


妻子對丈夫的千依百順感到滿意嗎?妻子卻揺頭。正正是男人採取了在家中這個毫不顯眼的位置,才讓母子更是旁若無人地不斷互相挑釁。


其實十歲的小女兒也絕不落後,她坐在一旁靜靜地不斷寫字,原來她正在用文字回應我們的談話。她很樂意地一句句地念給我們聽:「祖母也說過,我們家每個人很要強,其實每個人都要退讓,包括爸爸媽媽在內!」


她說:「爸媽說什麼辦法都試過,其實還有很多辦法沒有試,他們沒有試過從哥哥的角度去想!當然哥哥也要明白别人!」


女兒繼續㑆㑆而談:「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你們要明白青年人的心態,哥哥並不是你們以為的那樣不濟事,只是你們不清楚吧了!」哥哥立即給妹妹一個讚:「你指的是人權的自由嗎?」


小兄妹一唱一和,都說母親過於專橫,表面看來母親真的是不停發施號令,但是兩兄妹也絕不示弱。哥哥不是舌劍唇槍,就是乾脆充耳不聞,自己低頭看書;妹妹則是明察秋毫,把所有人的衝擊都紀錄下來,然後擔任旁白。


我問小妺:「那麼,你覺得媽媽這種不停向哥哥提示的方法有效嗎?」


她答:「我覺得沒有效,因為她說來說去都是同樣的話,我們都聽到習以為常了!」說得興起,她還透露母親的一意孤行,認為兒子不應該被留級,一味投訴學校處理不當。


這其實是一個十分緊密的家庭,母親聚精會神管教兒子,眼睛離不開兒子的一舉一動,口中說出來的句句都是教訓之詞,兒子自以為以不變應萬變,其實也不自覺地圍着母親轉。母親愈積極,他愈消沉,除了忙着與母親周轉,對外面的人與物毫無興趣。父親心中並不認同母親處理孩子的方法,但是自知無法說得服妻子,只有全部服從,結果弄到自己也患上憂鬱症。妹妹冷眼旁觀,小小年紀便練成甚麼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奇怪的是,父親、男孩、女孩都各自患上精神困擾,分別要見精神科醫生。其實母親才是這個家庭的重心,每個人都圍着她轉,好像衆星伴月,妹妹說:連家中的幾隻貓也不例外!


緊密的家庭往往都有一個天衣無縫的配搭,好像一個 cubic box (魔術方塊),每一小塊都緊貼在一起。這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太過緊密,沒有伸展的空間,就很難動彈。


妹妹聽了立刻又有主意:「那麼我們脫離關係吧!」


不必如此誇張!只是如果我們明白人際關係都是從家庭開始,那麼只要每人重新定位,拉近父母的關係、增加母子的距離,讓父母作父母的事,孩子才有空間自我發展,而不是老圍着大人轉。


其實母親也不必如此苦惱,她已經很成功地把男孩訓練成辯護律師,女孩將來不是名作家,也一定是心理治療師!

43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