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Be kind – 善待他人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我們都知道有智商(IQ) 和情商(EQ),但是仁慈商數(KQ或kindness quotient),卻很少人提到。


智商讓我們知道你有多聰明,情商告訴我們你的情感有多豐富,兩者都是集中在個人質素,而仁慈商數,卻提倡對人仁慈!這是一個簇新的社會運動,尤其在疫情嚴峻的幾年當中,大家都體會到世事無常,個人得失、成功、權力和金錢都不再如前重要,反而是善待他人,才是快樂之本。


如何量度KQ? 像IQ一樣,可以根據一個程式進行評估。但這不只是一個純數據的理念,而是一種可以改變人生的具體行動。Rhonda Sciortino 在她的著作The Kindness Quotient 指出,善待他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她自己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從一個被拋棄、被虐待的不幸童年,以致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人生導師,她認為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善待」這兩個字。因為有不少人曾經善待於她,而她又繼續善待別人,才讓她找到力量創造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她的理論,給傳統的成功意識帶來革命性的挑戰。在她所主辦的講座,你找不到一個鋒芒四射的女強人風範,高高在上給你指點迷津,只看到一個慈詳謙遜的普通人,但是她所傳遞出來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卻讓你感到無限溫馨,充滿活力,覺得人間溫暖。

研究人指出,當你善待他人時,身體內會發放出一種稱為 Oxytocin 的荷爾蒙,讓你感到快樂,而受到你善意的人,又會自然而然地善待他人,引起一種鏈鎖反應,如果人人如此,這社會以致整個世界,都會快活樂起來。現時很多歐美的學校,都發起「善待他人」活動,寫上「Be kind」的 T-shirt,成為時尚。孩子從小就培養仁慈的習慣,互相友善,而不是處處拚得你死我活。很多大企業也把kindness 引入公司的行政理念,甚至提倡聘請員工或考慮升職時,應以KQ為重,而不是一昧只是注重IQ。


據說美國阿利桑那州一塊十二英畝的玉米地上,在正中心打造了Be kind 兩個大字,讓你在雲端上也看得清楚。很多網紅也在線上紛紛留言,連英國皇家的前媳婦 Sarah Ferguson 也上電視,不斷提倡KQ,比起近年哈利王子夫婦在傳媒所發放的皇家醜聞,她的訊息更是受到大眾歡迎。

為什麼要善待別人?正如莊子故事中老子所說:要講仁義道德,正正就是因為我們缺乏仁義道德。現今社會充滿焦慮、壓力和煩躁,走在路上,你推我撞,路人不是面無表情,就是被碰着時一臉戻氣。噪音四起,鮮有一句好聽的話,人人體內都積聚着一股無法排解的侵略性,隨時等待機會破體而出。長期處於這種心態,自顧不暇,又那有能力顧得住別人?正因如此,這世界才真的需要培養多一點善意,把我們從自我收藏的慣性,釋放出來,因為只有回到與人共存、共情,我們才會快樂,才找到生存的意義。


可見善待他人,並不等於日行一善 (當然也包括日行一善)。那是一種人生態度、一股信念,一份堅持、還有無限感恩,以及大量寛恕。小如一個微笑,一聲多謝,一伸及時的幫手;大如捐出身體器官,犧牲自我,拚命相助。我們都追求快樂和正能量,但是快樂和正能量,都只是目的,甚至是副產品,善待他人,才是渠道和方法。


說來簡單,要真的實踐起來就有點困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承受的壓力,什麼是壓力?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個幽默的解釋:壓力,就是當你的本能正要衝前掐死那該死的混蛋,而你的理智卻把你制止時所造成的混亂狀態 (stress is the confusion created when one’s mind overrides the body’s basic desire to choke the living daylights out of some jerk who desperately deserves it. )。偶然幫助殘疾人過馬路容易,對着那些不講道理又惹你生氣的人,如何善待?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強忍着豈非要把自憋死?


因此,對人仁慈並非假仁假義,否則笑𥚃藏刀,也不會讓人好受。善待他人,並非漠視內心的攻擊性,反而是知彼知己,不打不相識,發於自然,才可以真的共情。


善待家人,又是另一種修養。見過很多和善可親的人,偏偏對「自己人」就毫不客氣。外人都稱他們是大好人,只有他們的至親苦口無言。這𥚃指的並非物質上的不足, 而是言談上的冷漠或無端的奚落,這些傷害,實在毫無必要,卻最容易發生。


夫妻之間尤其需要小心;一句無心的惡言,一個不經意的冷眼,都會讓人心寒。有位妻子申訴,她與丈夫外遊,走路不小心,差點被車子撞到,驚魂未定,丈夫不但沒有把她扶住,還駡她糊塗。原意是一同出門散心,只是瞬間那一臉厭棄之情,不但打消了整個旅遊的樂趣,還留下關係的裂痕。


有人說,夫妻經得起災難,卻經不起平凡。因為災難會令人團結,平凡生活卻容易忽視對方,一不留神就會出口傷人,互相挖苦,忘了家庭最需要的是柔情。但是逞一時之快,就後患無窮,得不償失,而且你的孩子在聆聽,不知不覺就會重覆你的行為。


所以,Be kind、Be kind、Be kind!善待他人,還得從家庭開始!


38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