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
作者:李維榕博⼠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插畫: 社欣@4砵典乍街
很多人以為離了婚便一了百了,從此遠離恩怨。但是從我們的臨床資料來分 析,很多離婚後的男女,多年後仍然糾纏在未完未了的瓜葛中,對他們來說, 沒有愛,卻有恨,而恨,有時比任何情緒都更為強烈!
已經離婚多年,為何仍把問題歸咎在離婚的範圍?
這得從我們的個案來源說起,因為我們的服務主要是針對孩子及青少年的精神 健康問題,當我們從家庭系統去瞭解孩子的個人發展,很快就發現他們的行為 和情緒往往都與家庭關係互相牽引。從這些孩子的敘述,父母長期無法解決的 矛盾,比什麼都更為重要。年幼的孩子尤其表達清晰,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十歲 男孩那憂鬱的面孔,他在求救:「我的家在破碎,卻沒有人幫得了忙。」年齡 較長的孩子學得世故了,不再真情留露,常會否認自己的心態,甚至說一點也 不關注父母;但是當我們量度他們的生理反應,就會發覺他們的自主神經往往 像過山車一樣,對父母的互動產生很大的反應,所以說,身體是不會說謊的。
為了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有些父母在離婚後仍努力住在一起。一個父親已 經另組家庭,周末仍回到前妻的家,希望補償對女兒的內疚,但是女兒在完全 沒有溝通的父母中間成長,同樣變得鬱鬱寡歡,甚至被診斷為社交恐懼症。父 親一直以為女兒有問題,女兒卻認為父母才是問題。
有一對父母更有趣,已經離婚了,仍然同住一屋,他們說是為了孩子。但是一 對兒女已經成年,說起父母的生活,天天都會因為鹽油放在哪裏的小事,在廚 房吵個不休。婚是離了,但是恨意仍濃,沒完沒了地繼續離婚前的爭鬥。
在我們處理的案情中,爭持最久的是一對離婚十多年的父母,一見面就會彼此 情緒升級、吵得難分難解,一對兒子,長子被診為自閉症,次子多動症。與孩 子交流,發覺他們都是很有思考的青年人,但是長期卡住在父母無法排解的恩 怨中,無法抽身。也是透過這些青年人的表達,父母親才漸漸清醒過來,他們 一直以為是對方給孩子帶來壞影響,最後才明白,最最影響孩子的,卻是父母 之間的勢不兩立。
以前我們以為只有虐兒或家庭暴力才影響孩子。而近期的研究發現,父母長期 不和,對孩子一樣可以造成創傷。道理很簡單,因為父母始終是孩子心之所 屬,你活得不好,他們又怎有可能過得好?
問題是,婚姻是人生中一個重要旅程,婚姻不順,以至分手,不管誰是誰非, 對很多人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千萬別低估婚姻失敗所帶來的傷痛,這個傷疤 一天沒有痊愈,就會長期淌血。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明白婚姻失敗所帶來的 重大衝擊,尤其是對被動的一方,那種被拋棄的痛楚,那股不甘心,那種被出 賣的苦澀,那無法制止的忿怒,絕望和暗湧,讓雙方都成為壓力鍋,一觸即 發。
這種負面情緒的殺傷力是如此巨大,讓人變得難以理喻,最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們的孩子,長期目睹父母的情緒掙扎又無以能助,加上孩子也有自己的一份失 落和傷痛,很容易就是這樣鎖在父母的困擾中,不再成長,成為精神健康的一 個重要關注,這是很令人心痛的情況。
有不少案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仍然千方百計以各種病徵把分手的父母拴在 一起,我們在評估病人的家庭背景時,往往意外地帶出一對離婚多年的父母, 而家人的對話內容,大都集中在多年來尚未解決的各種恩怨情仇。對這些孩子 來說,好像他們的記憶,全部凝結在父母發生問題的時段,而父母的情懷,也 總是離不開關係瓜葛之所在。
有鑑於此,我絕對不敢輕易勸人放下心結,反而覺得有需要回到問題糾結的時 空,重訪那一段傷心事,讓肝腸寸斷,然後披上黑紗巾,正式接受婚姻死亡, 鄭重地把死了的婚姻送入墳墓,也像尊重過世的人一樣,從此不再鞭屍。對於 一些無法釋懷的人,也許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起死回生,而他們的孩子,才有 機會學會抽身。
對那一位十多年都放不下的母親,我遞給她一叠小紙塊,對她說:「把你所有 的忿怒、悲哀、不甘心、苦澀、恐懼,一宗宗地寫下來,然後把紙塊放入袋子 裡,把它們埋掉…」
這女士真的很認真地照着做,過程中她是那樣的哀痛,眼淚不斷下流、嗚咽了 近一個小時,當時我屏住氣息,生怕一不小心就會侵犯了她的空間。但是捱過 了這個關頭,她就真的如釋重負,把手搭在前夫的肩膀上,輕輕地說:「我決 定讓你走了,我需要找回自己的自由,你也需要自由!」
她後來解釋說:「離婚時在法庭上簽了紙,並沒有真的感到離婚了,反而是坐 在那裏整理自己的情緒時,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千愁萬恨,痛入心扉!」
很多人說離婚要離得乾淨,但是人的情感從來都是百感交集,所以不必乾淨, 只望柳暗花明,不要困在死角。
這篇文章提到了離婚父母之間的衝突和敵意如何對他們的孩子造成創傷。這讓我想到在特殊學校中,一些低口語自閉症兒童,如面對父母離異,由於語言表達困難使他們更難向他人表達感受和創傷,這將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這些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支持和幫助。
結構家庭治療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家庭的結構和互動模式,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角色和關係。作為老師,我們可以應用這些概念來幫助那些來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庭。首先,我們可以幫助父母認識到他們之間的衝突對孩子的影響。透過對話和反思,他們可以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如何影響孩子的情感和行為。
同時,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建立一個穩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環境。這可以通過教授父母有效的溝通和解決衝突的技巧來實現。這將有助於減少父母之間的矛盾和爭吵,從而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和安全的家庭環境。
感謝李博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