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維榕專欄

閨中女兒今何在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開始>


攝影:阿執司


適逢母校建校九十周年校慶,請我主持一個教育論壇。


重回舊地,是一種很超現實的感覺。這個地方,凝聚了我少女的時光,也是教育我由家庭走入社會的搖籃。我的母校在半山,早上夠鐘上課時立即就會響鐘關上大閘,遲到就會記過。我們這些貪睡的孩子,每天都在大路下的一條捷徑,背着大書包,以風一般的速度,在最後一分鐘趕入校園。


從那時候的舉步如飛,到現在的寸步為艱,中間已經過了幾十年。以前的校長讓人見而起敬,現任的校長卻待我如上賓,還特地找到我畢業那年的同學錄,送給我作記念。畢業照內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滿面稚氣。那時不許燙髮,同學們大都拖着兩條大辮子,這是一群屬於另一時空的青年人。她們正在準備踏上征途,神情是那般充滿期待,對前程滿懷憧憬。當中有不少佼佼者,曾經在社會上叱吒風雲,可惜多人已經撒手塵寰。滾滾紅塵,驟然回首,不知閨中女兒今何在?


現在的校園面目全新,一片清新氣象,但是再也不是我的校園。很多過去的事物,只可以在腦海中留存,而記憶中的時空,永遠都與此時此地的境況,有點似曾相識卻又似是而非的疑惑。


身處同一空間,中間卻相隔了數十年,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畢業後忙於生活,完全沒有回來探過母校,但是心中永遠知道半山上有一座我的校園,那𥚃收藏着我成長的經歷。我一向以為自己是個健忘的人,很多人和事,以為都忘記了,誰知道回到原位,舊事便一宗宗地浮現出來,讓我感到無限親切。


這次學校給我的講座專題是〈離不開的牽引—孩子成長與家庭的關係〉,其實那離不開的牽引,同時包括學校與家庭。


對孩子來說,家庭固然重要,但是學校是神聖的,那不單止是個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家外之家,一個學習做人的地方。從每天大清早趕關閘,我學到紀律;從老師讚賞的目光,我學到自信;從老師的不悦,我學會驚惶。同學的情誼,讓我學會珍惜同輩關係;同學的拒絕,讓我嚐到天塌下來的滋味。


中學六年的生活,也打造了我人生的態度和執着。其實我有一段時間因為舉家搬去澳門,我也轉學到澳門。只是我無法忘懷自己心愛的老師和朋友,離開兩年,又死命的要申請回去。但我轉讀的是英文中學,考英文沒問題,數理化就落後了。為了考上這個入學試,我的老師和老同學都費盡心思,天天幫我補習功課,給我打氣,好不容易讓我排除萬難回到原來的班級,才最後趕上與同學一起畢業。


這個掙扎讓我學會相信奇蹟!


孩子在成長的旅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家庭的變化、挫折、和難以排解的焦慮。在這個時候,學校更是孩子的避難所,一份高質素的校園生活,可以給有需要的孩子帶來穩定和安全感,重重地彌補了孩子在家庭中的不足。


問題是,有需要的孩子往往很難投入學校生活,他們會出現各種行為和情緒問題,不受老師和同學歡迎。


一個企圖自殺的青年人對我們說:「我不小心告訴學校自己想自殺,結果就引來一個又一個專家,重複地問了很多問題,最後我就發現自己在精神病院內,手腳被縛!」


這個故事的教訓,她說:「就是從此不要隨便向人透露心事!」


美國CBS〈60分鐘〉時事節目曾經介紹過一位校長,她的學校位於紐約的貧民區。學生大都來自問題家庭,打架、吸毒、謀殺是他們生活的常態,社會學家都認在這些地方長大的孩子,大都會重複這種地區文化,很難突破。但是這位校長所領導的學校,卻出了很多專業人才,包括社工、心理學家、律師,都是為群眾服務的行業。


問起她是怎樣辦到的,她說:「我對我的學生說,我不管你在家中需要面對什麼困難,在我這裡,你的責任就是做學生,我保證你有一個安定的學習環境,你也要負責做個成功的學生!」


我很喜歡引用校長這段話,這其實不只是一段話,而是一種辦學態度,一種對症下藥的智慧,也給困擾中的孩子亮起一盞明燈,讓他們把學校當作安全和滋潤的空間。


校長的哲學,也重重地影響了我在家庭治療的概念。在一項與學校合作的計劃中,對於一些出現問題的學生,我會邀請校方與我們一起進行家庭評估,先去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與孩子的問題有什麼關聯,從而計劃我們怎樣跟進。一般的操作是由我們跟進家庭,學校就集中協助孩子安心上學,分工合作,然後約定日子,再交換雙方的進展。我們發現,這樣的安排讓校方和我們家庭治療師都可以各展所長,發揮最大作用,而孩子的問題,也更加有效地獲得處理。


我們的團隊正在分析這個項目的臨床資優,寫成文獻以供參考。


突然醒覺,這次我來,不是學術交流,而是重訪一次自己那埋藏已久的學生時代,色彩依然。

1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Комментарии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