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维榕專欄

「教子強迫症」

作者: 李維榕博士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故事從家始




在各式各樣的強迫症狀中,管敎孩子也應該被納入為其中一種!


不信的話,可試試觀察父母監督孩子做功課時的過程。遇到難教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出現重覆性行為、精神焦慮、甚至崩潰。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只是缺乏溝通的問題,也許你就看得太簡單了!


這個十歲的孩子我們在一年前就見過,當時因為打傷同學,父親被投訴。這家人三代同堂,無論老師或家中老人,都認為是父親教子無方。孩子闖了禍,四處低頭求饒的是父親。父親一肚子氣,回家就不斷打駡孩子。但是愈打駡,孩子就愈更頑強,結果就是造成父子不停對峙。


父子相爭,中間總是穿插着一個母親。每個人都向父親提出親子之道,父親卻苦無入口之處。他說:「每次看到妻子與孩子一起交流甚歡,我覺得自己總是處在局外!」


人在局外,又如何發揮? 所以什麼教子良方都用不上場。


那麼要怎樣才能入局? 父親一面茫然,倒是母親提醒他說:「你要親近我!親近我就成!」


母親說得很對,要入局,就得親近妻子,因為如果妻子親的是兒子而不是丈夫,那麼父親就只有做局外人的份兒。


這種孩子比父親更親近母親的關係形式,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無事就好,萬一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偏差,就由不得父親管教,因為孩子有母親撐腰,比父親要來得高大。


現在孩子又出事,發脾氣亂擲球擊傷一個小童,讓他在頭上縫了四針,父親又要賠錢又要賠不是,人都嚇壞了,兒子卻只說一聲「又不是故意的」,就不與自己相關。 闖禍的是孩子,受罪的是父親!連母親都認為應該好好教訓孩子一頓,父親只說沒有再打駡孩子了,但是滿面愁容,不斷唉聲嘆氣。兒子反而十分冷靜地批評父親的不是,他說:「爸爸不作聲比作聲更可怕!」還補充說:「不說話時等着火山爆發,說話時就是火山爆發。」


父親真的沒有再向兒子施暴力,更糟的是,眼睛已經習慣性地老盯着兒子,一見到他就不停地叮嚀:坐好些,說話大聲一點,不要搖腿!


父親的聲音變成不斷的喃嘸,兒子的說話卻斬釘截鐵,比父親有力得多。


但是父親的行為已經不由自主、欲罷不能。這種絕對無法生效的教兒模式,其實十分普遍。在國內聽過很多家人形容父親為「唐僧」,在香港人們稱他為「羅家英」,原來那就是扮演唐僧的粵語明星。


一旦成為唐僧,別人就把你的話當作念經,為自己修道還好,作為親子教育,就怪不得兒子說要抓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父子又因督導功課,與孩子鬧個沒完沒了;兒子埋怨母親沒有站在他的一邊,打開窗戶要跳樓。雖說只是想引母親注意,但是孩子要自殺,不管真假,都是十分有效的武器,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在局外的父親,更加難以入局!母親叫父親親近她,但是當我們問她在父子的爭端中,她會幫誰?她的答案卻是:我幫有理的一方!


我們常問父母這個吊詭的問題!從家庭倫理的角度,父母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理應選擇支持對方;但是大部分父母都會回答:會幫有理的一方!


如果要評理,實在就是幫孩子,因為一般都會覺得孩子比老爸(或老媽)有理。這就是倫理和道理的分別。


因此,父親聽了妻子的話,立即又摇頭嘆氣。其實他一早就知道妻子認為理不在他,既然一開始就被標籤為唐僧,說話的效能早就被廢除了。只是心有不甘,又別無他法,才不斷嘮叨,把教訓孩子轉化為自己的強迫症,無法停止。所以說,管教孩子不是方法問題,甚至不只是孩子與你兩個人的問題,這𥚃面包含着人際關係的不同層次。為何父親會教子也瘋狂?因為在他自己的家庭系統中,他站在妻子與孩子的聯盟以外,他教孩子,妻子教他,這個位置實在很難生效;而孩子鬧事,學校不斷叫父親管教,連他自己的老母親和親屬妯娌,都一見面就叮促着他「要教要教」。不是他不懂親子之道,但是孩子理直氣壯,每次接近孩子都反過來被孩子教訓。


都叫他不要給孩子壓力,他自己卻頂着壓力重重。他說:「我只是個粗人!為了讓孩子成材自己苦苦工作,好不容易從大家庭搬出來,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我不想認輸,也不想孩子認輸!」


也許他不是個成功的父親,但是他絕對是個好父親!無論怎樣也不肯放棄教化孩子,只是面對種種難關和無奈,管教孩子成了強迫症,一見到孩子就教個不停,他的唐僧症狀,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無論父親或母親,這種「教子強迫症」相當普遍,如果你察覺自己欲罷不能,首先就要深呼一口氣,放下執著,禁止繼續把孩子捲入這種惡性循環當中,才有改變的空間。


父母心平靜和地討論問題時,孩子就靠在治療師身旁安靜地休息。我們請父親把孩子接過來靠在自己身上,讓父子放下焦慮,先享受一下子的安寧。在焦慮中教子,一定教出強迫症!

32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