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執司影評

阿執司再談父與子

作者: 阿執司@4砵典乍街


(Photo Credits IMDB)


《禮儀師之奏鳴曲》是一套2008年上映的日本電影,它獲得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片中男主角小林是一個在樂團工作的大提琴演奏家,縱使自覺才藝不逮,仍努力地堅持著。但因樂團的收入著實太差,樂團的老闆有一天突然把它結束解散了。小林心灰意冷下,決定放棄做大提琴演奏家,與太太從東京返回山形父母的老家居住,再想想未來應該怎麽樣。山形的老家為著小林來說,是充滿哀傷的一個地方。年幼時,父親有了外遇拋妻棄子離開了家庭,多年音訊全無。小林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童年時的小林一點也不快樂,但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永遠強裝堅強,只有在澡堂沐浴時才敢盡情流淚發洩。母親離世,小林也因身在外地,沒能夠回來送她最後一程。回到山形的老家後,小林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當上了為去世的人作納棺儀式的禮儀師工作。此工作雖然收入豐厚,但在當地的文化中是被視為不受歡迎的行業。小林起初也十分抗拒這個工作,但慢慢地他開始體驗到這個工作有意義的地方。在禮儀師進行的納棺儀式中,小林往往可以為未亡人帶來心靈的慰藉。而他也因為這個工作,能對自己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有一種釋懷之感。小林的太太也由起初反對他做這個工作,到後來慢慢體會支持他。小林在禮儀師工作中遇見的人生百態,不經意地造就了他閒來在大提琴演奏時的感情投放。這時小林的太太懷孕了,也正當他們的生活重上軌道時,他們收到一則電報說他父親離世的消息。小林實在痛恨父親當年的不辭而別,本來並不想去處理父親的身後事。但他的太太因知道小林其實是掛念父親的,所以極力鼓勵他去。到了父親的家,眼見為父親納棺的禮儀師實在太馬虎,小林不禁要親身上陣,為父親做最後一件事。多年沒有見面,眼前的這個年老的男士對小林來說既陌生又親切。在納棺的過程中,小林赫然發現父親臨終時手上竟然緊握著一塊石頭。此石頭是幼年時他與父親交換的信物,叫「石頭信」,小林自己也收藏着另外一塊。原來父親多年來不但沒有再結婚只是孤獨一人,他也深深地掛念著小林。小林一直堅持著做大提琴家,可能也是因為年幼時也是父親著他去學大提琴的。兩父子雖然多年沒有聯絡見面,其實也用着自己的方法去懷念對方。那一瞬間,小林釋懷了, 淚如泉湧!這種互相着緊對方卻不主動去跨越隔膜的父子關係,我們在家庭治療室中也經常看見。家庭治療師工作中的一個重大任務,就是

幫助家庭中的成員去解開這些結了很多年剪不斷理還亂的結!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No. 4 Pottinger Street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l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and our mobil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in good faith. However,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regarding the accuracy, adequacy, validity,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 on the Site [or our mobile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21 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