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執司的母與子
作者: 阿執司@4砵典乍街
自古以來,「母與子」都是引發作家、畫家和編劇無限想像力的題材。最近在網上電視看了一齣日本電影<母子逆缘> (Mother)。此劇是由2014年日本一件令人震驚的「川口高齡夫婦殺害事件」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片中的男孩子從小到大都與自我中心離經叛道的媽媽相依為命。從很小的年齡開始,他已經自然而然地做了照顧媽媽的角色。久經鍛練,有時候甚至媽媽還未開口對他提出要求時,他已知道媽媽想他怎麽樣做。縱使不情不願,為了媽媽,他仍會硬着頭皮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在心理成長學說中,這些是典型的「被父母化的小孩子」(parentified child)。意思是原來應該被父母照顧的小孩子,反過來變成父母的照顧者。在正常的成長過程中,小孩子會在父母的照顧中漸漸建立自我 (self) 和成長,最終找到自己的天空。片中男孩的自我,卻在成長中慢慢地喪失了。他與媽媽連成了一體(merging dyad),成為了媽媽的延伸
(extension) 。所以媽媽讓他做不喜歡的事,他也無力拒絕。這種母子關係不但不能使男孩好好地長大及個體化(individuate), 反而母子二人關係變得糾纏不清。誰是母親誰是小孩子,誰去保護誰被保護,逐漸模糊。在片中,有一幕是男孩嘗試用他微弱的聲音向不停搬家的媽媽提出安頓下來的反建議,但最後他不成功。自此而後,在媽媽面前他便再沒有自己的聲音。片中尾段,男孩在媽媽的唆擺下,為了金錢,把親公公婆婆殺掉。在監獄中,探訪他的社工問道他為什麼要這麼笨及負起整件事的重責?男孩說:「我的人生都很糟糕,我很愛媽媽,但難道愛媽媽也是很糟糕的事嗎?」社工無語。此電影最教人心酸之處,是它其實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我們在砵典乍街4號的治療室裡,這種母與子糾纏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每對母子糾纏的面貌和過程則各有不同。往後,阿執司會在此處分享更多。請繼續留意!
(「阿執司」為韓文「大叔」的意思)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