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執司再三談母與女
作者: 阿執司@4砵典乍街
(Photo Credits IMDB)
《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 是一套2021年的台灣電影,最近在網上電影平台熱播。故事是導演自身的經歷改編而成,發生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肆虐下的台灣。整套電影瀰漫著一種沉重的不安感。莉莉與宗輝兩夫妻育有二個女兒芳儀和芳安。 莉莉因為嚮往美國的生活,多年前與兩個女兒搬到當地,丈夫則留守台灣繼續賺錢養家。好景不常,莉莉確診乳癌。因美國醫藥費高昂,要回到台灣就醫。兩姐妹都已經適應了美國當地的生活,對要回到台灣都感到十分不愉快。姐姐芳儀尤甚,因她很喜愛馬匹,而好朋友也在美國當地。母親莉莉也不喜歡回到這個破破舊舊的家中。一方面因為自己要治病所以回到台灣令兩個女兒不快感到內疚,也對自己將要面對的治療感到徬徨不安。對芳儀來說,兩姐妹要迫在同一間房間,再加上家中緩慢的上網連線使她不能聯繫朋友,叫她更感孤獨和沮喪。沒多久,父母為芳儀找到了一所初中上學。而母親也很快便動了手術,接著進行化療。生性愛自由的芳儀很難適應傳統的學校生活。無數的測驗功課和背誦,同學也總覺得她是個假洋鬼子,不太理睬她。好不容易認識到一個好友,又因為自己功課不好,好友的母親著好友要跟她疏遠。與此同時母親也要面對化療帶來的身體不適,及每天都活在「萬一我死去」的恐懼當中。父親為口奔馳,經常迫於無奈要長時間不在家。年幼的妹妹見父母時常吵架,生怕他們會離婚。家中每個人的情緒都不好,爭吵不斷。母女二人其實都很痛惜對方,芳儀卻怪母親不夠勇敢經常只擔心自己快將離世。有一次芳儀在情緒失控時冷不防對母親道,「你自已得癌症,令全家人都像得癌症一樣!」
有一天,班主任發現芳儀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 "I hate you mom"。為了幫助她處理與母親之間的誤會,班主任鼓勵她把文章翻譯為中文講稿來參加演講比賽,希望她會邀請母親出席,好好對她說出自己的心聲。臨近演講比賽,妹妹芳安卻因為發燒咳嗽和有肺炎徵狀進了醫院隔離病房。芳儀的母親當然去不了参與演講比賽,母親不知道女兒的用心良苦,怪女兒只想到自己,女兒也說母親只想到自己,兩人吵鬥打作一團。父親也因為芳儀大發雷霆著母親去死,打了她一頓。後來醫院終於來電,妹妹並非感染SARS, 可以回家了,眾人立時鬆了一口氣。父親趕忙衝去接妹妹回家,一個人在家樓下的梯間坐下,終於按捺不住崩潰痛哭。
芳儀的演講稿上寫著:「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是我的母親……她的恐懼,會成為我的恐懼......她的軟弱,會成為我的軟弱 ……。」好友問芳儀究竟氣她母親什麽。芳儀道:「我覺得她可以做得更好……」好友說:「若果那已是她的最好?!」芳儀無語。片末,芳儀主動叫母親幫她採耳,跟母親冰釋前嫌。母親說:「我很愛妳,妳知道嗎?」
成長中一直被視為堅固磐石的母親突然變得脆弱如此,作為女兒又有甚麼可能不崩潰? 由擔心到無奈到厭煩繼而憤怒,母親與女兒的愛與恨糾纏,就是如此微妙!愈是痛惜對方,愈是能說出最尖酸刻薄的說話!那就是人與人關係的吊詭之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