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執司的「童年創傷」
作者: 阿執司@4砵典乍街
Photo Credit: IMdB
《日麗》(Aftersun) 是一套2022年的電影。陽光燦爛的背後,隱藏着淡淡的哀愁。蘇菲的爸爸跟媽媽早已離異。那年盛夏,十一歲天真爛漫的蘇菲,與爸爸興高采烈出國慶祝他三十一歲的生辰。一個悠閒愉快的假期,竟是二人的闊別式。長大後已為人母的蘇菲,久久也放不下這段童年創傷。不斷翻看當年與爸爸在這一次假期的錄像,究竟能否發現他抑鬱的端倪?
童年創傷可以有很多原因,天災人禍、戰亂 、遭生理或心理或性虐待、 家庭暴力、 與至愛者在幼年時分開等等。不同的研究都發現,這些創傷會做成腦部的改變,影響被創傷者處理社交資料或人際關係時的情緒反應。神經系統有時過度反應,有時卻不反應,有時在兩者間遊走。行為表現因而可以變得情緒化、冷漠或過份討好他人。
錄像中的爸爸看似並無不妥,跟蘇菲打卓球、曬太陽、潛水,談她學校下學年的班主任,爸爸還說將在倫敦有新動向……。鏡頭一轉,蘇菲剛為人母。當她經驗做母親時,就更會想起自己跟爸爸的那一段童年創傷。童年創傷的吊詭亦是它可惡之處,就是這種種在腦袋中一代傳一代的延續性。沒有適當的干預,它會影響着蘇菲的神經系統,從而負面地改變她與她孩子的相處模式。蘇菲的孩子因而受到影響,創傷然後再從蘇菲的孩子再往下一代傳下去。這些情況,我們在家庭治療室屢見不鮮。終歸童年創傷是避無可避的,每個人或多或小都有一些。治療中我們能夠讓當事人知道它跨代延續性的特質,可能也是終止這特質的開端。新的健康人際關係和經驗也可撫平舊日的創傷在腦部留下的痕跡,因我們的腦神經系統是有它重塑的可能性!希望還是有的!
片末,滿腹狐疑的蘇菲記得爸爸與她說最後的話是,「我愛妳,再見!」
Comments